未來智能餐廳啟示錄:口碑“通用技術”為商家賦能的運營邏輯專欄
在不久前的2017阿里云棲大會上,口碑的未來智能餐廳著實火了一把。
去年彼時,馬云在云棲大會上提出了包括“新零售”在內的“五新理論”,一度對零售業(yè)產生了巨大影響,而此次展示的“未來智能餐廳”釋放出的信號也在業(yè)內有所顯現。
未來智能餐廳的概念早已有之,集中表現就是觸控餐桌,海底撈、太平洋咖啡、藤之屋等餐企都曾運用觸控餐桌,可消費者和業(yè)界人士大多認為它的噱頭屬性遠大于實用價值。
但不可否認,未來智能餐廳中如裸眼3D餐桌這樣的實驗,營造出自然與美食相融的場景,的確引發(fā)了業(yè)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,只是要讓概念落地,則需要摸索出切實可行的商業(yè)模式,而現階段這個科技爆發(fā)點還沒有到來。
據了解,此次口碑推出的未來智能餐廳包括手勢自助點餐、個性化推薦、餐前游戲等多個場景,依托支付寶的自動代扣技術,實現像滴滴一樣消費完就走的體驗。
但這些炫酷炸裂的技術,算得上是一個“爆點”嗎?其背后又有著阿里、口碑怎樣的戰(zhàn)略布局和思考?記者就這些問題專訪了口碑未來智能餐廳產品經理豐息。
豐息稱,云棲大會上展示的未來餐桌是一個階段性的創(chuàng)想,想給用戶提供一種“Wow!”的體驗,這并不是口碑對未來餐飲行業(yè)的一種業(yè)務判斷,口碑想做的是用“通用技術”,如菜品優(yōu)化、營銷、選址、供應鏈的整合等為餐飲商戶賦能。
數據產品化:顧客點點手指即可瞬間實現菜品優(yōu)化
西貝莜面村有20-30道菜,這些菜品可復制到上千家餐廳,業(yè)界人士常常把砍菜單、打造爆款單品掛在嘴邊,其背后的邏輯到底是什么?SKU的多寡直接關系到餐企供應鏈、后廚的資源配置,豐息認為,這就是“通用技術”首先要做的。
1)、智能精簡SKU的必要性
從C端來看,爆款單品能讓消費者留下記憶點,精簡的SKU可以簡化消費者的選擇,從而節(jié)約點餐時間——這很容易理解,也是業(yè)界共識,但真正的邏輯是:精簡的SKU可以讓餐企的供應鏈、后廚的資源配備更加精準高效。
眾所周知,中餐標準化的難題在于對廚師的過度依賴,動輒幾百種SKU是傳統中餐的一貫打法,不過,真實情況是,有些菜品一個月只會賣1-2次,但供應鏈、后廚都得為這道菜做準備,這就造成了資源的浪費,也制約了一些餐企的擴張進程。
楊記興臭鱖魚的菜單革命讓其獲得了快速的發(fā)展,但菜品從100道變成50道,再到30道、20道并非易事,它需要餐企老板有極其敏銳的市場嗅覺。
但,如果用消費者的錢袋子來決定每道菜的去留,風險就相對小得多,而當SKU減少后,餐企可圍繞有限的SKU集中配置資源,這相對于上百種SKU,標準化會容易得多。
2)、做數據與需求的鏈接
口碑直接從支付數據切入,依托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兩大集團的數據能力加持,可以發(fā)現消費者對菜品有哪些新的需求,通過大數據優(yōu)化商戶的菜品,將點擊率不高的、邊緣化的產品砍掉,并且根據市場需求和餐飲老板一起共創(chuàng)毛利率高的爆款產品,從而將數據產品化。
舉個例子,口碑正在與“漢源”咨詢公司進行合作,漢源曾幫助洋庭小館將200多道菜品縮減到如今的70-80道,主打砂鍋魚頭,不到兩年就從僅有22張桌子發(fā)展到8家直營店,每家店每年賣3萬多魚頭,現在的總毛利提升近10%,單店翻臺可高達5次。
再比如,口碑依托大數據,發(fā)現年輕人對剁椒魚頭等江浙菜以及燒烤、串串比較熱衷,根據“一帥九將”的原則,在確定餐廳的一個主打菜后,可以把這些當前火爆的菜品加到餐廳的菜單里,從而持續(xù)吸引消費者,幫助餐廳打造差異化和辨識度。
自此,哪種菜品要削減,哪種菜品有望創(chuàng)新,都可以用大數據來決策。最終,未來智能餐廳可能就是“個人口味偏好輸出終端”,而當下,通用技術也可以實現餐廳的“爆品開發(fā)數據庫”。
智能選址:提升整體開店效率,提供新商圈精準選址建議
也許人們對未來餐廳的互動點餐、無感支付還不那么熟悉,但對于淘寶、滴滴、餓了么和高德地圖等應用的使用早已熟稔,這些平臺可能跟智能化的餐廳已經有了互動。
1)、商圈內智能選址
筷玩思維此前報道過,盒馬鮮生在選址時,會參考某地三公里內的活躍淘寶會員數量,可快且精準的完成選址。
和盒馬鮮生類似,口碑同樣可以根據淘寶的活躍交易用戶數量,結合高德地圖等本地位置信息,確定線下選址的最佳位置。傳統選址需要1-3個月的調研期,口碑只需1-2周便能積累足夠的決策數據。
口碑在1個月內,為“每一天便利店”完成了2家門店的選址,整體開店效率比傳統開店方式提升了4-6倍,2家門店月銷售額均進入其所有門店排名Top10,有數據顯示,通過口碑完成智能選址的效率和準確率提升了80%。
2)、新區(qū)域拓展選址
在已有的商圈內選址,可以基于已有的消費數據,了解當前的情況,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,未來該往哪兒擴張才是連鎖企業(yè)的痛點。
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(fā)展,會出現一些新區(qū)、科技城,比如,年輕人已經在新城工作了,但餐飲等基礎設施還不成熟,年輕人不一定會去餐飲門店,但口碑通過導航的路線,可以獲得這些年輕人快遞包裹、打車、自駕的數據,因而,口碑可以知道年輕人經常去哪里。
整合阿里系大數據,口碑可以進行數據的動態(tài)建模,通過機器的不斷學習、調整、訓練,提出越來越精細的選址建議。
筷玩思維認為,隨著各大餐飲信息化系統細分功能的完善,智能選址算不上新鮮事物,但口碑的優(yōu)勢在于:依托阿里集團在各行各業(yè)的大數據沉淀,可以更精準,甚至可以提前預測、快速反應,這種跨界數據的整合可能正是其與其他餐飲軟件服務商形成強區(qū)隔的地方。
營銷不等于促銷,真正的營銷其實應該做增量業(yè)務
無論是刷臉支付還是無人便利店,無論是手勢點餐還是刷臉結賬,信息化技術、AR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結合創(chuàng)新,都一定程度有著營銷效應。
而當前市面上流行的滿減打折的活動,則是一種典型的促銷行為,犧牲的是商家的利潤,但真正的營銷應該做增量業(yè)務,口碑不僅能展示尖端技術,同樣對日常的信息化營銷手段形成了一套自有邏輯。
1)、用優(yōu)惠券提高客單價
比如,商家的平均客單價是100元,給用戶一個優(yōu)惠券,把起始門檻設置為120元,滿120元可以減10元,這樣就為商家增加了20%的營業(yè)額、10%的經營業(yè)績。
關鍵則在于,通過線上信息得出結論:目標顧客和潛在顧客并不在乎10元、20元,與便宜相比,他們愿意吃得更健康、更豐盛。
口碑曾用線上滿減、消費送代金券的方式,幫助“漁夫先生烤魚”提高了42%的客單價,線上引流830筆,累計營業(yè)額提升了19萬元。
2)、把老客戶留存住才能提高復購率
不久前,《羅振宇的騙局!》一文在網絡瘋傳,此后“羅振宇回應羅振宇騙局”的相關文章再次引發(fā)激烈討論,羅振宇回應里稱,未來整個社會人群會分解成一個個價值公民群落,而企業(yè)的使命是創(chuàng)造維護這個群落的價值核心。
羅振宇的意思是與其天天砸錢去向一堆陌生用戶營銷,不如維護好現有的用戶,把他們服務好了,他們就會自然地向身邊的人安利和推薦。
這種思維用在餐飲行業(yè)也說得通,能把老客戶留存住,就挖掘了一座金礦。
這里就涉及到一個復購率的問題,在一定時間內,一個人到一家店,正常是15天后進行二次消費,而如何確保顧客在15天后再次消費,甚至把二次回頭的時間縮短為10天再到8天,正是商戶需要花心思的地方。
以往梳理老顧客回購的時間成本很高,非大店很難做起來,而有了數據信息化技術這就不再是問題,小店也可以實現,還能通過自動創(chuàng)建個人化的營銷方案,以及給老顧客發(fā)更多折扣的優(yōu)惠券,來吸引其復購。
3)、新的互動體驗,讓用戶“Wow!”
阿里“未來餐廳”想要傳達的理念是:在未來,用戶在餐廳吃飯,不需要掏出手機,除了口味好等餐廳基本的元素之外,用更多新奇的交互體驗,讓用戶有“Wow!”的感覺,從而吸引消費者——這本身就是一種更高級的營銷了。
供應鏈是餐企頭疼事兒,口碑依托生態(tài)合作入局供應鏈
通用信息化技術還能展示想象力的一大領域,就是供應鏈了。
餐飲品牌發(fā)展到一定階段,供應鏈的管理和優(yōu)化往往會成為品牌擴張的瓶頸,現在不少餐企一開始就選擇與專業(yè)的供應鏈公司合作,而深耕供應鏈的餐企,模式雖重,但也形成了強壁壘,如脫胎于新辣道的供應蝦類、魚類的信良記,口碑也要整合供應鏈、形成生態(tài)。
口碑背靠盒馬鮮生和淘鮮達,有一套自己的供應鏈、倉儲、物流系統,豐息提到,盒馬鮮生和淘鮮達現在主要是2C的,以后也可以2B,口碑未來將打通CRM和ERP,進行信息化改造。
1)、中小商戶要求供應鏈要“穩(wěn)”
對一些中小商戶來說,因為口碑的供應鏈有議價優(yōu)勢,與口碑合作,相比于去菜市場采購,可以把成本降低、品控做好。
并且,依托口碑穩(wěn)定的供應鏈,餐企無需自建供應鏈,不用花很大的成本,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花在產品的創(chuàng)新、業(yè)務的創(chuàng)新上。
2)、大客戶要求供應鏈能實現“互補”
而KA客戶,也就是大的餐飲品牌往往都有一套自己的供應鏈體系,讓其放棄固有的體系很難,要么在成本上給予極大的降價空間,這在短期內難以實現,要么賦予其提升增量業(yè)務的能力。
口碑對KA客戶將采取合作的形式,如在新品上進行合作,口碑可以調動阿里集團的資源,如調動盒馬鮮生和淘鮮達在蔬菜、海鮮、進口牛排等方面的供應鏈,為KA客戶如信良記提供新品的原材料,達成優(yōu)勢互補。
當某些爆品如麻小流行時,口碑可以與信良記的供應鏈進行整合,為KA中餐廳供應麻小,同理,這些中餐廳,也無需花費太多的成本,可以去集中精力進行產品創(chuàng)新。
結語
在互聯網的世界中,大玩家構建生態(tài),小玩家融入生態(tài)??诒畡t位于中間,既在阿里的生態(tài)之中,也在構建自己的生態(tài),如在營銷方面,口碑有小雅等餐飲軟件服務商,在掃碼點餐、排隊等方面也有相應的生態(tài)鏈協同企業(yè)。
餐飲業(yè)態(tài)極其復雜,光靠口碑一家很難滿足餐飲行業(yè)所有需求,因此,口碑的策略是引入生態(tài)合作伙伴,借助如口碑碼等一系列工具幫助餐企老板進行線下線上流量的運營,并圍繞餐企經營的各環(huán)節(jié)形成基于自身優(yōu)勢的解決方案。
豐息強調,“未來智能餐廳”項目中的智能餐桌不是重點,向餐飲商家們傳遞口碑平臺的信息化技術才是。因此口碑中期發(fā)展目標是:在2-3年內,通過CRM、ERP的有效整合,進行大數據沉淀,幫助餐企優(yōu)化菜單經營,提升菜品利潤。
長期發(fā)展目標則是:在供應鏈層面,打通商家在后廚、供應、倉儲、菜單呈現,及消費者到店體驗等環(huán)節(jié)的全鏈路,這階段預計需要更長的一段時間。
筷玩思維認為,口碑具備理念、技術、數據、阿里及螞蟻金服背后優(yōu)勢資源的導入,未來在助力餐企做大做強方面的價值將會快速釋放。眼下口碑的當務之急則是把這套賦能體系落地,未來餐廳理念在西貝等餐飲大品牌率先落地后帶來的示范效應,可能會是一劑市場的強心針。
本文來源:筷玩思維,由餐飲界(微信ID:canyinj)整編報道,轉載請注明來源!
1.餐飲界遵循行業(yè)規(guī)范,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2.餐飲界的原創(chuàng)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餐飲界"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餐飲界或將追究責任;3.作者投稿可能會經餐飲界編輯修改或補充。